PM2.5通过通风系统进入室内是室内PM2.5污染的最大来源。在通风系统的作用下,室内PM2.5浓度将与室外PM2.5浓度保持一致。净化项目室外污染时,室内污染也会形成同样的程度。空调季节,新风系统正常启动,室内会保持一定的正压(50Pa左右)。只要建筑物的门窗气密性达到一定程度,室外空气就不能进入室内。
因此,在净化工程中,最重要的目标是控制新风系统中PM2.5的浓度,可以有效控制室外空气的渗透。室内PM2.5污染源与室内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活内容有关,如油烟、吸烟等,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。
室外空气是PM2.5污染的最大来源,其进入室内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。在净化工程中,自然通风包括门窗通透和窗户通风两种方式。根据GB/T7016-2008《建筑外门窗气密性、水密性和抗风压性分类及检验方法》中门窗气密性分类表,现行节能标准要求门窗按建筑高度满足4级或6级要求。根据表格中的穿透量,乘以普通门窗的缝隙长度,得到普通房间门窗的穿透量。
据计算,我国不同气候带的节能建筑理论换气次数仅为0.06~0.18次/h,门窗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换气次数和卫生要求。净化工程中,窗户通风存在噪声污染,室外空气污染无法控制。乱窗通风增加了采暖和制冷季节的采暖和制冷能耗,非过渡季节应尽量避免窗通风。因此,在净化工程建设过程中,居住建筑需要配备新风系统,尤其是卧室等房间。此时,需要处理新鲜空气,为建筑物送进室内提供干净的新鲜空气。
根据污染物的类型不同,空气净化方法也不同,各有利弊。对于颗粒物,主要有过滤、静电除尘、负离子等。对于气态VOCs,主要有吸附和光催化,对于霉菌等微生物,只能用紫外线杀菌。在净化工程中,各种空气处理方法各有利弊,各有针对性。即使是高效过滤器对VOCs也是无效的,有些方法会在净化工程中产生新的污染物,比如臭氧、紫外线等。目前,空气净化器的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这两个指标。
目前净化工程中常用的颗粒物处理方法有空气过滤和静电沉淀。在净化工程中,空气过滤一般需要采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来满足处理要求。缺点是电阻值太大,100~200Pa左右,需要定期清洗或更换。优点是没有二次污染。净化车间根据GB/T14295—2008《空气过滤器》规定的过滤效率等级表,PM2.5过滤器应为Z1和GZ(对应欧盟标准G4、F6/F7),其过滤效率分别在20%~40%和70%~95%之间。